首页 > 资讯 > 酒庄动态
独家专访《星星的故乡》主创团队
2024-06-18 10:21:14 浏览量:

主创心声


制片人 薛博    
如果让我再回到宁夏的酒庄,我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会有一种归乡的感觉

发行人 易思洁
去宁夏就想看星星,喝葡萄酒

演员刘泊霄(饰张博桡)

宁夏给人感觉是后劲太大了。在那时不觉得,离开后你会非常想念,老想回去看看

这是满满的宁夏情怀!

这三位因一部电视剧与宁夏结缘。这部剧便是正在央视一台黄金档热播的《星星的故乡》(以下简称《星星》)。


01

宁夏葡萄酒需要吹一股风

微信图片_202405220906451.jpg


2022年6月,宁夏的风刚刚吹起夏天的味道,有两位怀揣着宁夏梦的影视人员便悄悄地落地银川。他们便是后来成就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并在央视一台黄金时段播出的该剧的导演王飞、制片人薛博。

他们此行原本是为拍一部宁夏题材的电视剧来打前站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题材并不成熟。暂时不能筹拍。俩人有些怅惘: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可宁夏无论从历史到现今,有太多的题材值得书写,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讲述,切入口在哪儿?


剧组工作照1 竖版.jpg


印象中西北是贫瘠之地,烈风刮过,黄沙漫漫,戈壁荒凉,未及水乡温软。而身处宁夏的两人却有非常强烈的感受:

这里的浪漫从未流失。

沟壑之外是生机盎然,牛羊成群,葡萄绿幕齐整地诉说着土地的情意……宁夏的夏是晴日通透,惠风和畅的。


剧组工作照 11 横版.jpg

当地的有关部门对他俩的热情也报以更大的热情,给他俩抛出了一堆“题材”,让他俩做选择题。他们最终选定了葡萄酒这个题材。剧组工作照2 横版.jpg


为什么单单选葡萄酒?


因为在一般人的认知里葡萄酒是外来物种,国人对葡萄酒的概念就是进口的好。请客也好,送人也好,只要是进口的肯定有面子。国产葡萄酒却在消费者心中没有地位。这就需要对国内的葡萄酒产业进行大力地宣传。因此需要制造一股风来吹吹。这股风能吹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吹起来,让国人见识宁夏葡萄酒。


刘泊霄与西班.jpg

湘籍演员刘泊霄与宁夏葡萄酒



定了!那就是葡萄酒。

但这时剧本还是白纸一张,连《星星的故乡》几个字都不知道在哪儿,一片空白啊。


星星的故乡主创.jpg

创作过程并不轻松。剧组每天都要从银川往不同方向的酒庄跑,实地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剧中很多情节都是从采访中获取的,只是把这些元素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剧中采石场的三位合伙人,在李国华教授的点拨下种植酿酒葡萄,创建了星星酒庄。这一情节来自当地从事采石业的父子的三人。剧中的李国华教授,也是生活真实存在的,他是在葡萄酒界非常有影响力的某大学教授。


02

且看宁夏人自己打拼的宁夏

提到宁夏,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山海情》,这是一部反映宁夏扶贫的电视剧,当年的热度非常高。《星星的故乡》也是讲宁夏产业变革的故事,会不会给人感觉是前剧的延续呢?


乍看起来似乎是赓续,其实不然。

定下题材后,首先厘清了思路:


这个剧不是再现外来力量帮扶的宁夏,而宁夏人自己打拼的宁夏。


剧照4 竖版.jpg

在他们看来,除了外力有效地帮扶外,守着这么大一片葡萄酒产区,宁夏人靠的是自己的力量把它开发出来的。所以说,这部片子立足点是再现宁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强不息地把荒漠变成绿洲,把葡萄酒当成了产业来发展的奋斗精神。


剧照6 横版.jpg


事实上,对于葡萄酒产业宁夏人执着了上千年。唐代诗人韦蟾曾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由此可见,在隋唐时期,宁夏已是果园连天,香飘四溢了。20世纪50年代,宁夏人民更是投入更大的热情,在贺兰山下栽种葡萄酿造葡萄酒,规模化的产业发展开始起步。1980年,宁夏正式成立葡萄酒酿造厂,宁夏葡萄酒上线生产。


剧照3 横版.jpg


这部剧中设计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两条主线,通过这两类企业的发展变化,演绎出宁夏葡萄酒产业曲折的发展过程。剧中的葡萄酒酿造第一工厂的改革之路,即折射出当年宁夏国有葡萄酒厂在管理体制上更新,经营模式上改革所走的艰难历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的领导上任后,出的第一招就是要求全体员工每人扛着葡萄酒去卖,卖出去就有工资,否则就只能把酒当饭吃了。这种招数在改革开放之初着实是许多企业都普遍使用过的招数。但是,国企的改革最终要经历刮骨疗伤的剧痛,才能走上适应市场发展的正确轨道,成为引领葡萄酒产业的标杆。


剧组工作照8 横版.jpg


可以说在贺兰山东麓走错了路都是酒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营酒庄。宁夏本土的民营酒庄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剧中的星星酒庄就是典型。据介绍,这个酒庄的原型,经历了从采石到林场到葡萄酒的曲折艰难的转型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光是企业与市场的博弈,更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交锋。从硬邦邦的采石业,到绿树成阴的林场,再到柔顺滋润的葡萄酒,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的三级跳。可是,破戒后的成功,却让人看到民营企业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巨大潜力。


剧组工作照3 竖版.jpg


试想,在这么大的一个产业面前,如果没有政府的着力推动,没有国有企业的标杆作用,没有民营企业的积极跟进,任何一个私企和外来户是无力担当发展重任的。


当这部电视剧将在央视一台推出的时候,银川街头的广告屏上一夜间出现了对这部片子的宣传广告,这种热力推介简直是前所未有。

这就是力量!宁夏区委区政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赋予的力量。也正是剧组为此剧立意的关键根基。

03

醉卧宁夏君莫笑

剧照1 竖版.jpg


陌生的宁夏,似乎总是与风沙和戈壁相伴,给人一种极度荒凉的印象,仿佛是一个挑战生存极限的地方。然而,薛博是陕西人,从小在西安长大,却从未涉足过这个与陕西毗邻的地方。刘泊霄和易思洁来自长沙,同样对宁夏一无所知。剧组的年轻人更是不明所以,甚至以为宁夏是甘肃的一部分。


葡萄田.jpg


然而,当他们踏上银川的土地时,才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塞上江南”,才知道宁夏并非荒漠。贺兰山东麓那一望无际的绿洲,早已将这片古老的土地染成了绿色。

巍峨的贺兰山深深震撼了这些从未涉足宁夏的人。那轮廓分明的山脉宛如健硕的肌肉,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简直就是力量的象征。


剧组工作照4 横版.jpg


宁夏的夜空美得令人窒息。抬头仰望,银河横亘天际,星光灿烂。《星星的故乡》因此得名。虽然央视曾想改剧名,但剧组坚持保留,因为只有亲眼见过宁夏的满天星斗,才能领悟这个名字的深意。这个名字虽然不够时尚洋气,却是宁夏的“魂”。剧中“欧阳易星”这个名字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取的。她的小名叫“星星”,葡萄酒便是她的故乡酿造的。


“一闪一闪小星星,究竟何物现奇景,远浮于世烟云外,似若钻石夜空明……”这首儿歌唱的正是这种纯粹的感觉


宣传照1 竖版.jpg


既然是拍葡萄酒题材的电视剧,酒自然少不了。剧组每到一个酒庄采风创作,热情的庄主总是左手一杯水,右手一杯酒,以示欢迎。这可乐坏了爱酒的人。导演创作时常是杯不离手,酒不离口。偶尔酒没了,就有人跑去对易思洁说:“导演没酒了。”易思洁答:“马上!”此情此景,仿佛客官在酒肆喝酒,唤店小二:“小二,上酒!”


剧组工作照10 横版.jpg


拍摄期间,正逢世界杯。晚上歇下来,楼下的小酒吧便成了大家的主场。葡萄酒当啤酒喝,尽情享受宁夏带来的福利。


剧组工作照5 横版.jpg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会喝的纵情豪饮,不会喝的一声叹息。薛博和易思洁就属于后者。他们自称“一棉签酒量”,沾酒即晕,不是醉倒,而是浑身不适,典型的酒精过敏“患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葡萄酒的品鉴。专业人士说,葡萄酒富含各种香气。薛博和易思洁虽然不胜酒力,但鼻子的敏感度却非凡。他们凭着灵敏的嗅觉,闻出了酒中各种香气:樱桃味、蜜桃味、李子味、苹果味、梨子味,甚至皮革味、烟草味、咖啡味……

总之,除了没闻到葡萄味,似乎什么味道都闻到了。


产品图1 竖版.jpg


走进酒庄,各种香气扑鼻而来,仿佛置身花园、果园。这是他们对宁夏酒庄的第一感受。薛博曾壮着胆子喝了一口葡萄酒,确实尝到了扑鼻的香气。“那酒一到口里,就觉得各种香气直冲脑门,确实太震撼了。”此时,晕不晕、醉不醉对薛博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宁夏葡萄酒的独特味道。

正如那句古话所言:“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时的薛博,醉中有醉,无醉胜有醉。



03

一挂鞭炮爆出的欢快心情

《星星》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对于整个剧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5月14日晚上,央一正式播出《星星》,薛博为此特意放了一挂鞭炮。这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释放自接手此剧以来积压的艰辛和压力,以换取那份久违的欢快心情。


剧照5 横版.jpg


然而,开播的同时,《庆余年2》也在央八上线。这是一部拥有强大吸引力的续作,是所有新剧最不愿碰到的对手,偏偏让《星星》撞上了。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星星》的收视率。数据显示,《庆余年2》的收视率为1.8,而《星星》紧随其后,以1.7的收视率稳居第二。


剧组工作照7 横版.jpg


借着在央一上线的余欢,剧组全力将这部剧推向爱奇艺、腾讯、优酷、学习强国等国内各大平台,甚至向海外推广,哪怕是免费也在所不惜。他们愿意为每一个愿意播出此剧的国家配音、译制。

如此豪气,正是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让中国看到宁夏,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也有优质的葡萄酒。


这就是格局,这就是气势!此处应有掌声!

他们希望这部剧能发光发热,带来最佳的社会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宁夏,走进宁夏,品尝宁夏的葡萄酒,一起来支持中国的葡萄酒产业。


西班第二代与星星的故乡主创.jpg

西班酒庄第二代与《星星》主创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薛博、易思洁、刘泊霄都是80后,正值好年华,他们因为一部剧而勇于担当使命和责任,正是这种脊梁精神的体现。

《星星》的故事正在娓娓道来,星光的灿烂已经燃起。




西班喜讯 | 酒庄开工大吉! 西班新闻 | 青铜峡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深入宁夏西班葡萄种植基地考察

宁ICP备20240037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