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的残孽狰狞地扇动着余热,烘起腾腾热浪,制造着最后的疯狂,极力为云烟氤氲的山岳升温。初秋的斜阳穿透婆娑的树叶,把上山的油路裁剪得片片斑驳,一阴一阳地为山岳张贴出别致的景色。徐徐山风从深处窜出,奋力对抗着热浪,宣示着秋天的存在。
我在这酷热与阴凉间还是大汗淋漓地爬上岳麓山,来到云麓宫下的一间茶室,相约与谢宇虹会面,倾听她的人生故事。
谢宇虹,自称是岳麓山的守山人,而我更想认为她是岳麓山的诠释者。
噘着嘴巴上了岳麓山
阳光投射在这山间茶舍外的茶位上,茶面上折射出一束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面前的主人翁并不在意季节的凉热,气定神闲地坐在藤椅上,一边品着杯中的绿茶,一边拉开她人生的大幕。
“当年我并不高兴来岳麓山工作。”
不承想,谢宇虹的过往人生却是在她并不欢喜的心情下开始的。
这一年是1993年,她仅22岁。
“我父亲在省政协工作,母亲在岳麓山管理处工作。我期待的是去省政协。而造化弄人,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当时并不想来的岳麓山工作。为此,我还跟我父亲闹了很长时间的意见。”她有点苦涩地说。
“岳麓山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这么排斥呢?”我问。
或许她从小就觉得岳麓山就是老人爬山,年轻人嬉戏,学生秋游的地方,怎么能与工作联系到一起呢?
不过当年的岳麓山真有点乡下的感觉。从市区到这里只有一趟公交出入,仿佛跟班车一样。何况山里菜洼遍地,墓穴成堆,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姑娘来说的确有点失落。
来都来了,总不能辞职不干吧。可一干让她的失落感更加重了。原本来是按讲解员应招的,可到岗后,她的工作却是打杂,成天不是扫地拖地搞卫生,就是端茶倒水迎宾客。这一天天的,让谢宇虹感觉未来无趣又无望,沮丧到了极点。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生活就得前思后,想好了你再做”。似乎这一句歌词能够让人理解谢宇虹当时图变的心情和举动。
在打了一年杂后,谢宇虹实在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于是她对妈妈说,我不想干了!妈妈很生气,说:“这是事业单位,是有编制的,一般人上哪儿去找?你要是不干的话,那我们以后也不管你了。”听了妈妈的斥责,谢宇虹很无奈,但是,她却拿定了主意:如果我不能离开,又不想一辈子端茶倒水的话,那我就得走办公室,去做一名真正的讲解员。
从偷师到接待“重宾”
估计谢宇虹都不用去照镜子打量自己的外形是否出众。她那1.66米的个子,曲线婀娜的身姿,美目盼兮的大眼睛,还有那朱唇榴齿,这般形象去做讲解员绝对大大超标。
于是,谢宇虹开始了行动。每当单位有接待任务,她便提早烧好开水、洗好茶杯,放好茶叶,然后赶紧跑到参观的宾客人堆旁听老师和师姐讲解。听完后,她又赶紧跑回办公室,等客人落座,她立即端茶倒水。
就是这样在时间的穿插中她努力完成着接待工作和偷师的学习。客人走了之后,她便悄悄地把刚听到的讲解写下来。
“说来不易,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成型的文字讲解词。我要不现听现记,要不白天跟听,晚上从记忆中掏出来写成文字。”
“但是,记录下来的东西太单薄太有限了,甚至有些地方自己都不理解,这又让人如何去跟来宾讲啊!”困难再次给谢宇虹找上了麻烦。
谢宇虹是用心的,她知道只有到图书馆去借助图书的力量才能填补。于是,她带着各种问题走进了省市图书馆。
“那年代又没有电脑检索,我到图书馆后不知道从何找起。”蒙圈的谢宇虹灵机一动,便询问前台的图书管理员:“我是岳麓山讲解员,我想找点关于岳麓山的图书资料,不知道怎么能找到?”
图书管理员看了谢宇虹一眼,觉得这年轻人挺不错的,年纪轻轻地为了工作来找答案。于是非常热心地给谢宇虹找了几本有关岳麓山的书籍资料。谢宇虹如饥似渴地坐在图书馆里抄写。后来,她办了个借书证,将所需的书籍借回去阅读。
在释疑解惑和知识储备之后,谢宇虹便动手编写讲解词,自己练习讲解。她对着镜子练,对着家人练。感觉有把握了,便跑去找领导,希望有机会参与接待讲解。领导半信半疑地望着她,说:既然这样,那你先试试吧。于是,谢宇虹开始为一些普通的接待团队讲解。
“第一次讲的时候还真是很紧张。站在爱晚亭那空旷的地方,怎么站位,怎么齁得住场子,怎么讲有吸引力,都是一种考验。”
但不管怎样,谢宇虹终于上了路,并越讲越自信。终于有一天她有机会参与一场重要的接待。面对重要的客人和陪同的领导,谢宇虹引经据典,纵横捭阖,讲得滔滔不绝,来宾听了连连称赞。
事后领导很诧异地问她:“你讲的我没听过呀?这个讲解词是哪儿来的?对不对呀?”谢宇虹向领导汇报了她的学习过程,并介绍了自己引经据典的出处。领导听后大为赞赏。此后,谢宇虹有了更多的“重宾”接待机会。
不能说谢宇虹的人生从此就开了挂。但此后,她的确成了重要接待的不二人选。以至于她后来转岗到了其他部门,岳麓山有重大的接待任务,还是要请她来讲解。
谢宇虹后来做一个接待日记相册,把她能收集到的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省市领导的照片做了一个集结。年度从1993年至2014年,她共接待副国级以上二十八次。从普通游客到国家领导人,三十多年来,讲解服务上百万人次。
从文字的积累到知识的传递
谢宇虹其实并不知道,从进图书馆收集资料那一刻起,她已经启动了岳麓山历史文化讲解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她不断地从图书资料,历史文献中收集整理的资料,也包括她在讲解接待中从一些专家学者的知识中的获取。
“我的讲解词从一百字、一千字、到一万字,再到现在的十万字,还在不断地收集资料。当然,这中间也包含了我曾经服务的专家提出的宝贵资料。”
想当初她学习讲解时自己是一张白纸,讲解词是一张白纸,二三十年过去了,她的这张白纸已然成为一本诠释岳麓山历史文化的史书,而空白的讲解词也成了向人们讲述岳麓山故事的丛书。
在接待客人当中,但凡遇到有人提出她未掌握的知识点,她便记下来,随后去查资料求证。
有一年,她接待一批客人,当来到黄兴墓时,一位客人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在黄兴、蔡锷的国葬队伍中,还有青年毛泽东的身影。谢宇虹听后心里一惊,因为她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历史细节。回去后,她便查找资料,果然,真有其事。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细节,即青年毛泽东在黄兴的葬礼期间,曾与萧三联名写信给来长沙参加黄兴葬礼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希望能会会宫崎寅藏,向他了解更多的日本新思想新文化。宫崎先生曾帮助和支持过中国的辛亥革命,与黄兴交往甚密。毛泽东在信中说:“愿一望见丰采,聆取宏教。”但由于宫崎先生没时间,双方并未能晤面。
说到这,谢宇虹非常兴奋地说:“从这个知识点我又拓展了很多毛泽东在岳麓山的历史经历。”她感慨地说:“一个未知的知识点,你越去钻研,你收获的就会越广阔。”
不能不说谢宇虹是个有心人,她那灵敏的心思,能于常规中捕捉到特殊;不能不说谢宇虹是一个好学的人,她那解惑的渴求,能由一点触发其余。
当用心和钻研和谐地应用到工作上时,就会产生一种智慧!
从山里到山外的星光闪耀
一个人做一件事容易,但要一辈子做一件事,就不容易了。
谢宇虹说,她是把讲解坚持了一辈子的人。直到现在退休了,但凡有重要的接待,还是请她去讲解。
谢宇虹在这个行当中做出了自己的影响力。没退休时,她被推荐到“长沙市五老金牌讲解团”。那里面都是省内重点大学的退休教授,完全是专家学者。谢宇虹打趣地说:“在里面只有我的身子最‘瘦’。我是正宗的草根,没有大学背景。”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在这个团队的发挥,而且是其中“最闪亮的那颗星”。但凡有讲解有比赛,都少不了她的参加。为此,她获得了不少的荣誉:省市微视频党课第一名。她之所以能如此闪耀,是她用一辈子的时光,积蓄了自己的亮点,最后成就了她如同启明星一样的光焰。
牛顿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谢宇虹即如此。
秋日在我们的会谈中渐渐西沉,变天的风儿乍起,吹得树叶起劲地摇摆。说到精彩处的谢宇虹,面颊的红晕也随着变红的夕阳泛起。
不过,她戛然收起了激动的情绪,脸色变得沉重。原来,她一直怀揣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借助社会的力量,把热爱湖湘文化的人组织起来,成立岳麓山文化志愿者义务讲解队,直接服务于广大的普通游客,让他们在游玩中真切地感受岳麓山的历史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这个愿望还没实现。
或许,只有把历史文化交给大众,大众才会传承历史文化。
须知,曲高不能和寡!
从一杯红酒到一亩葡园
谈完工作,必然要谈谈生活了。
谢宇虹的生活中有一种红色润滑剂,那就是她的红酒生活。自中国红酒王朝时代起,她便开启了红酒生活,后来进入法国红酒时代,再后来又是冰酒时代,她都感受了。
她说,她天然地喜欢红酒,喝它有种宁静感,让人惬意,让人淡定。
她说,她晚上在家里经常与先生对饮。
她说,当年住在赤岗冲时,车站南路上有很多酒库。晚上与先生带着孩子散步时,常去一家红酒酒库,进去就点一瓶红酒喝。老板盯着他俩石破天惊地说:“难得看到夫妻到我这来喝酒的。一般都是带‘画胡子’来的,因为你们带崽来的。”
谢宇虹结识了西班的熊鹰,相约到西班公司参加品酒会。一去,谢宇虹被震慑了,那琳琅满目的红酒,那充满红酒文化的氛围,和他们的专业精神,让她才知道什么是纯正的葡萄酒和纯正的葡萄酒文化。
2020年6月,谢宇虹去了宁夏,在贺兰山下看到了万亩葡园的气势,品到了宁夏西班葡萄酒的芬芳,感受了中国葡萄酒的希望。于是,她参加了宁夏西班的“一亩葡园”计划。至此,她也成了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参与者,酿造中国好葡萄酒的见证者。
她特别喜欢西班的雷司令,当她把西班红酒引进她的家庭时,那位爱喝白酒,却陪她喝了十几年红酒的先生说:“这个酒可以。喝了这么多年的红酒,只有他们家的最好。”
如此,红酒在这个家庭,在这对恩爱夫妻中,有着和谐的勾兑作用。
愿谢宇虹的生活越来越红火!